- 习近平: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...2020-07-22
-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...2020-07-15
-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“六个结...2020-07-15
-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...2020-08-27
-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“两品一械”行...2020-07-15
-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...2020-07-15
- 习近平对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工作...2020-08-07
-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...2020-06-12
-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...2020-07-15
- 判了!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...2020-07-15
- 习近平: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...2020-07-22
-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...2020-07-15
-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“六个结...2020-07-15
-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...2020-08-27
-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“两品一械”行...2020-07-15
-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...2020-07-15
- 习近平对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工作...2020-08-07
-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...2020-06-12
-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...2020-07-15
- 判了!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...2020-07-15
创新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 ——专访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杨光
发布时间:2022-07-05 07:24:51 作者:佚名 来源: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
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指出,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,要围绕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等重点任务,努力实现市场准入畅通、开放有序、竞争充分、秩序规范,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。重庆如何落实中央精神?记者近日专访了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杨光,请他介绍一下重庆市坚持“一盘棋”思维,增强系统集成,以“提前管”“共同管”“精准管”“智慧管”建立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,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情况。
建立风险预警防控机制,力保“提前管”
杨光介绍说,长期以来,“重事中事后监管、轻事前监管”思想根深蒂固,极易沉积行业风险,引发“准入不准营”等问题。当问题集中爆发后,会给监管带来很大困扰。重庆市通过建立事前风险研判预警防控机制,主动介入、源头治理,将风险降到最低。
创建分类化市场准入管控机制。重庆市根据重点行业特点和风险程度,对2537户市场主体采取严格登记、部门会商、监测预警、提级审批等措施,在登记环节分类管控。建成系统化智能风险防范体系,依托登记注册监测预警系统,监测外地异常投资、行业异常变动、设立异常集中等1.12万条信息,实现提前预警,源头治理。依托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平台,归集涉企信息,制定5大类25中类81小类风险指标,构建大数据模型,科学评定主体风险等级,实施差异化监管。依托情报信息监测平台,建成40个数据模型,设立3万条行为识别规则和地域识别规则,对重点网站、论坛等1654个PC端和移动端网络媒介24小时监测,累计获取案源信息7.89万条,引领查办案件5.72万件。
建立协同监管统筹机制,力争“共同管”
杨光介绍说,由于行业多头管理、部门职责不清等情况始终存在,造成监管空白“无人管”,推诿扯皮“都不管”。特别是“审管衔接”不畅,“放管结合”不足,出现“放得开、接不住、管不好”的现象。重庆市通过健全部门协同监管制度,补漏洞、顺路径,扭转现状。
建制度促整体推进。重庆市专门组建事中事后监管专项工作小组,打通准入、生产、流通、消费等监管环节,初步构建监管架构,每年出台市本级市场主体监管计划,与相关部门适时签订协同监管备忘录,全流程、全链式监管体系正日益完善。
明原理促职责清晰。重庆市立足“谁审批、谁监管,谁主管、谁监管”原则,出台《深化“证照分离”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方案》,区分营业执照与许可证的功能作用,为“管”强基础;明确直接取消审批、审批改为备案、实行告知承诺、优化审批服务的许可类、非许可类涉企经营事项的监管主体,为“管”疏堵点;针对主管部门模糊、部门职责边界不清以及新兴行业,规定由各级政府指定主管部门,为“管”填空白。
强举措促无缝衔接。重庆市认真总结仿冒出租汽车、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等整治工作经验,举一反三,建立健全“双告知、双跟踪、双反馈”许可办理机制和“双随机、双评估、双公示”监管协同机制。
建立清单管理处置机制,力推“精准管”
杨光介绍说,随着“放管服”改革深入推进,市场主体呈现爆发式增长,传统的上门查、派人盯、全面检等监管方式无法适应新形势,导致该管的也没管好。重庆市通过建立清单管理模式,突出重点,增强靶向,提高监管效能。
加大“重点监管”清单化管理。重庆市针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行业、领域,建立重点监管清单化管理制度,明确监管对象、监管内容、监管措施。全市食品生产及经营企业、特种设备获证企业实行全覆盖、全过程信用监管。沙坪坝、南川等地梳理校外培训机构、养老产业等22个重点监管事项清单,制定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清单,完善疫情防控、安全生产等风险清单,确保情况清、责任明、落地快。
落实“双随机”清单化模式。领先建成国家“互联网+监管”系统重庆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平台,建立市、区县两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,制定联合抽查细则和工作指引,印发抽查事项清单和联合监管计划,涉及22个部门、31个领域、78个抽查事项,部门覆盖达100%。
创新“服务新经济”清单化手段。重庆市试行助力新经济发展服务监管工作,依法制定新经济认定规则,构建新经济市场主体名录库,量身定制监管措施和标准清单,实行“观察期”管理和“触发式”监管,探索“无事不扰”“沙盒监管”、非现场监管方式。出台《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责清单》,建立疫情防控容错容缺清单,制定24条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政策。
建立社会共治机制,力促“智慧管”
杨光说,重庆市首创“山城有信”平台,出台《推进“山城有信”三码建设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工作方案》,按照“山城有信+”思路,丰富“一企一码”“一品一码”“一人一码”运用领域,深挖消费者、市场主体、第三方、监管人员应用场景。目前,已为所有存活市场主体赋码,扫码24.02万次,解决消费投诉514次,市场主体公示自主承诺1259条,社会共治格局逐步形成。
重庆市持续建设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、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(重庆)、重庆市法人库,实施“互联网+监管”“联合监管”,开展烟草、校外培训机构等领域部门联合监管任务,新建“协同监管”模块,加大对“一照多址”“经营场所承诺制”“歇业”等后续监管力度,推进“审管衔接”到位。与此同时,重庆市打造“事前承诺+事中分级分类监管+事后失信承接+信用修复”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,累计归集涉企信息12729.81万条,累计公示329.82万户市场主体各类信息8357.44万条,切实丰富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画像功能。全市累计35974人次失信被执行人在注册登记环节受到任职资格限制,1.29万户失信企业受到联合惩戒。
原文链接:http://scjgj.cq.gov.cn/zwxx_225/bmdt/sj/202206/t20220627_10859609_wap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